产品说明书 | |
---|---|
产品单页 | |
相关文献 | |
MSDS/SDS | |
COA | |
技术文章 |
|
Q1:转染过程中细胞大量死亡。
A1:(1) 如果细胞不在说明书标注范围内,可查阅历年文献,根据文献中选择的转染试剂进行选择(阳离子聚合物/阳离子脂质体)。
(2) 考虑质粒基因带毒,用GFP质粒进行阳性对照,确定转染试剂是否无问题。
(3) 如果重复数次毒性仍然较大,建议降低DNA与转染试剂的比例或用量。进行摸索。
(4) Exfect/DNA复合物转染时间过长。
多数情况下,在完全培养基中进行转染,24 h无需换液处理,但是培养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细胞状态较差,建议根据实验需要,合理安排后续实验时间。
(5) 转染时细胞密度不合适。
多数情况下,当细胞汇合度达到70%~80%时转染可以取得较高的转染效率。如果是生长非常快的细胞,如293t,密度可以降低至60%。细胞密度过低导致细胞生长缓慢,细胞对外来试剂变得较为敏感。细胞密度过高,会导致细胞发生接触抑制,加快细胞凋亡。
(6) Exfect/DNA过量。
转染试剂过量会导致较高的细胞毒性。尝试降低转染试剂的使用比例或者减少用量。
(7) Exfect/DNA复合物加入培养基时分布不均匀。
局部转染试剂/DNA复合物浓度过高是导致细胞毒性偏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。应在孔中不同位置滴加复核并,并在复合物添加到培养基之后,立即平置培养皿,并前后、左右交替晃动。
(8) 细胞状态偏差。
传代次数太少或者太多都将导致细胞对转染试剂毒性敏感度的改变。因此应尽量使用适度传代的细胞系,降低细胞代数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。
Q2:转染效率差,转不进去。
A2:(1) Exfect与DNA的比例不优化,DNA用量不合适——通过预实验测试ExFect与DNA的最佳比例(在1~5 μl/μg DNA范围内尝试)及DNA的使用量(以24孔板为例,在0.5~2 μg/孔范围内尝试)。在后续的实验中选择转染效率高、细胞毒性低的比例进行转染。
(2) 直接将Exfect和DNA原液直接混合后加到培养基中——Exfect和DNA需分别在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再进行混合孵育。
(3) 转染时细胞密度不合适——多数情况下,当细胞汇合度达到70%~80%时转染可以取得较高的转染效率。然而细胞类型不同,最适的转染密度也不尽相同。可以通过预实验寻找较优化的转染密度,并在后续实验中保持这个密度。
(4) DNA质量偏低(降解或包含内毒素)——为实现高效率、低毒性的转染,应使用高质量的DNA(高纯度、无菌、无内毒素)。
(5) 转染试剂/DNA复合物包装体系中包含血清——当包装反应体系中存在血清时,转染试剂/DNA复合物无法正常形成。
(6) 转染体系中存在转染抑制因素——当转染体系中存在多聚阴离子聚合物时(例如:硫酸葡聚糖、肝素等)转染将无法正常进行。因此应避免上述物质存在于细胞转染体系中。
(7) 细胞状态偏差——传代次数太少或者太多都将导致细胞转染效率的改变。因此,为了提高转染效率以及转染稳定性,应尽量使用适度传代的细胞系,并尽量在平行实验时保持细胞传代次数的一致性。
(8) 在细胞状态较好时进行转染实验。
(9) 尝试线性化质粒后再转染。
(10) 尝试使用无血清培养基。
(11) 注意观察试剂是否结冰,结冰后转染效率会变差。
Q3:试剂是否可以转染RNA、siRNA?
A3:T101不可以,T202可以,但是没有推荐的体系。
Q4:转染试剂是否可以做稳转?
A4:没有可以一步稳转的试剂,稳转推荐用慢病毒来进行,我们的T202可以应用于慢病毒制备的慢病毒包装共转染步骤。
Q5:如何判断转染效率。
A5:(1) 多做复孔,排除个人操作差异。
(2) 同时转染情况下,提取各个复孔细胞的总基因组,然后用qPCR方法定所转染基因量,内参选择参考该细胞内参。
(3) 可以考虑在质粒中插入一个表达受启动子修饰影响较小的GFP序列,通过荧光直接观察质粒转染效率。